新华网合肥1月19日电(汤阳 周雨濛)元旦前后,安徽本地产草莓开始陆续上市热销。在长丰县罗塘乡花塘村产业园的草莓大棚内,采摘、分拣、称重、包装……果农们忙得热火朝天。经过数十年发展,长丰草莓已形成36万吨的年产量,产业效益和品牌价值迈上“双百亿”台阶。
良种选育,草莓经济“遍地开花”
从零星种植,到成为全国设施草莓种植第一大县,草莓产业扎根长丰已有50余载。然而,作为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,“长丰草莓”声名远扬的背后,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插曲。
2008年,由于当时的主导草莓品种性状退化,长丰草莓的产销量一度陷入低谷。长丰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见状,带队辗转全国开展考察,最终拍板引进“红颜”新品种。
也正是这次品种引进,让草莓种植“老把式”夏世祥意识到,“草莓品种没有‘常胜将军’,要保证质量,就要不断选育优势品种。”为了筛选出最适宜长丰当地种植的草莓品共享空間种,提高果实品质,长丰县草莓种质资源圃应时而生。
“这款‘红玉’香味浓、口感佳,亩均产量较‘红颜’高出300多斤。”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站技术员何艳一边展示着手中的草莓,一边介绍。“它是我们与省农科院历经8年联合培育的新品种,其亲本是从草莓种质资源圃内精挑细选出来的。”
何艳表示,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,“长丰红玉”已进入全面推广种植阶段。目前,该县草莓种质资源圃已经培育出4个新品种,正在开展“长丰红玉”二号试种和示范。
一颗颗脆甜爽口小樹屋的草莓,不但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,而且还扮“美”了乡村,带“富”了村民。种植农户超8万户、亩均年收益近3万元,产业效益和品牌价值迈上“双百亿”的“长丰草莓”,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。
科技赋能,解锁种业“关键密码”
创制6000多份育种资源,拥有植物新品种权32项,研发并推广蔬菜新品种超400个……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深耕,位于长丰县吴山镇的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西瓜、南瓜、甜瓜、辣椒及番茄五大品类核心种质资源创新领域,实现了关键性突破。
“我们是国内最早应用分子育种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,以瓜果蔬菜的良种研发为核心,开展种源关键技术攻关。”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江淮园艺)实验室副经理戴乔玲介绍,企业目前在国内外拥有超50个育种展示基地,采取育繁推一体化的模式,一边研发一边推广會議室出租,持续提升皖字号品种的自育率和竞争力。
在江淮园艺科研中心大楼负一层,储存着近7000份瓜菜种质资源,每年还在不断补充库容。“种质资源是瓜菜育种的基础和核心,为下一步品种选育和创新奠定了基础。我们将持教學場地续攻关,选育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瓜菜新品种。”戴乔玲说。
江淮园艺科研中心内的脱毒组培苗。受访企业供图
江淮园艺在良种选育方面结出的硕果,离不开长丰县种业振兴行动的助力。近年来,该县依托种业龙头企业,通过强化种业创新、加大种业基地建设,同时以科创平台建设为支撑,聚力种业企业引育和育繁推体系建设。
目前,长丰县已集聚12家大型作物育种育苗企业,正加速推进“智慧农业谷、中国菌物谷、智能育种加速器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、中试城”五大平台建设,以彻底打通良种选育产学研用全链条。
九宮格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“链”出振兴新图景
在保护种质资源、不断练好“内功”的同时,长丰县也因地制宜,在延伸产业链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功夫。
位于罗塘乡樊祠村的安徽徽芡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加工厂内,一颗颗芡实果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分选、剥壳和分离,加工完成的芡实产品下线包装后被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。
“芡实一身是宝,不仅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,果壳还可以制成餐具、燃料以及建筑材料等。”安徽省徽芡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生产厂长何仁永表示,芡实对水质要求较高,瓦埠湖畔的樊祠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,适合种植。
2022年,樊祠村引入徽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流转1200多亩地种植芡实,利用“沉睡”多年的闲置场地办起加工厂。自投入运营以来,芡实产业基地已吸纳周边近300人就近就业,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,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豆子”。
随着特色农业项目不断涌现,长丰不仅培育出“徽芡”芡实、“化合丰”稻虾米、“四墩面粉”等一系列本土农产品品牌,大田作物、草莓、奶业、碧根果、稻虾等5条农业全产业链也在加速升级,一幅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农村变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变成现实。
“2024年,我们锚定‘两新一示范’目标定位,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引领,紧抓耕地、种子‘两个要害’,实施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、种业振兴行动,同时做好‘粮头食尾’‘农头工尾’‘畜头肉尾’增值文章,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长丰样板。”该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、見證局长庞良旭表示。